首页 客宋

第七百零五章再起波澜

字体:16+-

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言一经出来,就得到了天下士人的认可。

士人们自开天辟地以来还没享受到这样崇高的地位,儒家自问世以来是多灾多难的。

孔仲尼带着弟子在春秋里游**,不停的向各国君主推销着自己的儒家学说。

但在春秋乱世,那是真正的大自然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君主们表面上对仁对礼颇感兴趣,实际上并不以为然。

秦以法家治天下,汉初崇信黄老之学。直到汉武帝时为了彻底的控制天下,实现大一统,是以选择了儒家来教化万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子弟从此矗立在朝堂之上。不过此时的儒家子弟还不足以左右朝堂,因为朝堂之上贵戚子弟远比儒家子弟有分量。

特别是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专权,朝堂激烈的斗争让朝政败坏,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

从此群雄逐鹿,大浪淘沙三国鼎立。曹操三次颁布求才令,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来带兵打仗。

这无疑是对当时强调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冲击,也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大纠正。

魏文帝曹丕为了缓和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在吏部尚书的建议下实施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门阀政治一直陆陆续续的到了隋朝,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设进士,唐太宗制五经新义,之后,儒家子弟才重新正式出入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