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日已西沉。靖安县西南方向的乡村小路,路边有一户茅草屋,不大的院落内满满当当的棺材,看上去尤为骇人。
少时,一位耄耋老人缓缓打开了茅草屋的门,从里面一瘸一拐地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纸钱,洋洋洒洒地扬到了半空中,然后在每口棺材前点上了三炷香,每点一次,口中都要呢喃念叨:“吃饭了,好酒好肉,好吃好喝。”
突然,老人的身后传来了一声窃笑:“嘻嘻。”老人猝然回头,却看到了一个十七八的少年站在了院门口的方向。他皱眉说道:“就知道是你小子,眼看天都要黑了,你来我这儿不害怕呀?”
来人正是况钟,他也不避讳,迈步走进了院子里,笑着说道:“怕我就不来了。”
老人指着院里的一条板凳:“坐吧。”
况钟走过去,还没有来得及坐下,老人便问道:“来找我什么事?”
况钟笑道:“猜一猜?”
“呵呵,”老人无奈地摇头苦笑,“该不会是为了城里的命案吧?”
况钟没有说话,却露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表情。
“跟你爹一模一样,跟我来吧。”老人长叹一声,也不回头,自顾自地往前走着。一直来到了一口破旧的棺材前。
这口棺材不知道历经了多少的风雨,棺材本就已经残破不堪了,漆皮剥落,里面的原木色变得乌黑,长出了青苔。
“过来搭把手。”老人招呼了一声。
况钟急忙上前,两人一起打开了棺材盖。况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老人瞪着他:“笑什么,对死人要敬畏。”
“是是是,你们也够敬畏的,瞧瞧,人都死了,你们就拿这口破棺材来糊弄人家。”
“少废话,人在这儿呢,你自己看吧。”
况钟低头往棺材里望去,只见是一个秃顶的和尚,身上穿着一件僧袍,年约三十五六,面容祥和,颇有一代高僧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