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来到青山县采风的王、刘两位理事从善如流,选择了陆路去青山县李园。
宽而平坦的水泥官道上,已经零星有自行车在跑了。何工带着大家探索经验的产物并不是不能使用,只是使用感不好而已,多的是愿意凑合着用的人。
主结构为木、关键部件为百炼钢的初级自行车跑跑平坦的水泥路并不成问题,通过抽签免费获得李园自行车试用资格的人就算没事也愿意在外面骑车晃**,只为炫耀一二。
何工主持改良了几版的自行车更美观更舒适,和帝京的一代原型车不可同日而语,引起了两位主事的注意。他们沿途过了几个小村庄,越靠近青山县,道路两边越发平整,路上跑的车也更加奇特些,不仅自行车多了,三轮自行车也不罕见。
多看了几辆车,两位理事也就懂得这东西为何受到了京城工部的重视。一个健壮的女子,平时挑担子不过百斤之数,挑了担,赶路就极慢。现有了这个三轮车,她在前头蹬车,车斗里可以载得小山似的一车粮食,搬运的速度丝毫不慢,只在上坡时可能需得一二人合作将车推上去罢了。
工部的刘理事看一路,叹道:“可惜要用这个,需得先修路。像外头的黄土路,哪怕是石板子路,也是不成的。”
王理事则说道:“怨不得青山县越发成了百姓心向往之的地方。理事想想,这样的路,自然要人养护的,方才还看见有几个人扛着护路队的旗子,又是帮忙修车,又是帮忙推车的,我一算,至少也得十来个人每天转悠。如此从修路开始,到长期使用这路,只力夫、短工,就可养活多少人!此地得出多少米粮才能维系到今?”
刘理事道:“太精细了,不知他们从哪里省的这一抿子粮食。其他地方日子紧巴巴的,就是想开路,也没这粮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