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的人员调整和休息时间过后,所有选派来的人精神头都恢复了,李咎的课程也便正式开始。
每天上午是理论课程时间,下午是讨论和实操。
学通识、基础理论时,配的课就是讨论,孟二郎他们传授自己的切身体会,拥有务农和底层生活经验的人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然后众人共同探讨如何在某地展开技术站的搭建。
通识和基础理论学过了,就进入到各地因地制宜的环节。云梦两道推选的实验地位置特别近,气候、地理环境也非常相似,李咎便合在一处说了。
两个府城的经度纬度,大概的海拔位置,水文环境,季风环流,阳光直射变化,水汽来源,气温变化……
一切自然条件都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组成部分。之前的通识课讲了大系统,再集中到一两个地方讲小循环,前后连起来又学了新的又复习了旧知识,一番潜移默化,众人便认真接受了李咎所说的“自然地理”,也逐渐地学会了按照课程所教的设定去思考问题。
云梦两道要搞农业,要搞发展,突出两个问题。一个水利,一个地势。
水利不说了,长江发起洪灾来真不是闹着玩的,这也罢了,水资源不平衡才是根本问题。
别看武州、藩州临江,各自还有支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海了去了,但是水资源照样是不平衡的。
离河边湖边,照样得打井,打井又不一定能打到储水层,就是打到了储水层,也有个远近高低的分别。
总而言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那些打不出井或者井水不稳定的地方,遇到下雨下得少的年份,一样能为了口干净水打起来。而那些靠河的低洼的地方,遇到雨水多的年份,一样被淹得白茫茫大水真干净。
地势问题要更广泛一些。这两个府郡的平原极为狭窄,所谓“地无三里平”是也,不算山林强行开垦的梯田,只算平地,耕地面积甚至不足三万亩——对比青山城,一个县就有十万亩田地,可谓有天壤之别。即便算上丘陵开发的梯田,也不过是五万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