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刘回到金陵,带来了大量的金银钱粮和奇珍异宝。
除去各处打点孝敬的,剩下的给李咎、染织陈、傅贵儿、尤家分账,每人都分了至少两三条船那么多的纯利。
尤瑷的宝石手链、黄金璎珞,又可以多加好些个款式,不过她尚在孝期,就不适合出去采买。
尤瑷把自己常来往的几个铺子介绍给了城阳和小莲。小莲年底就要上京的,应该多打些首饰装点门面,城阳就更不用说了,她再不爱穿戴,那也不能把李咎送的一柜子一箩筐的宝石白霉在仓库里。
这些事不可能瞒住所有人,掌柜刘卸货就卸了半个多月,城里的金银铺子、成衣铺子、钱庄也不都是自己人的产业,不多时间,就宣扬得沸沸扬扬,什么个猜法儿都有了。
坏处是如此来化缘的就多了,好处是人们出海的意愿再次暴涨。
知道出海有十倍利和十箱黄金摆在眼前的冲击力截然不同,后者显然要强有效得多了。
也因此岳老相公和南边的夏刺史不得不再次提高整个淮南道、岭北道对粮食种植的投入,严防死守人们荒废土地,钻营经商。
本来整个江南沿海三道对海贸(商业)和种粮食之间的投入分配就很严格,经商是可以经商的,但是不能影响春种秋收,用于耕种粮食的田亩、人手、牲畜资源半点不容作假。
更有甚者,夏刺史在尝试配额制,即种好多少亩稻子,分配多少出海的配额,配额以内的正常报税,配额以外的那个税额高到能让人在正常年份里一分利都吃不到。这个配额制目前已经详细规划到了县城。
夏刺史盘经济民生是绝对的高手,早在人们还在为出海而犹豫的时候,他都已经根据岭北道各地的天然禀赋,给各个地方划定了建议投入的生产经营品类。
这个县烧瓷器,那个县烧玻璃琉璃,那个县输出彩画,这个州染织刺绣……再配合人口增长的预期,每个地方又都给了一笔田亩开荒、人口增长、粮食增产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分配的出口税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