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也正如傅贵儿自己所料,他做的工整舒服好文章,言之有物,辞藻优雅,稳妥至极,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就是吴杨几家再想压他的名次,他照样能排进中上里。而那边秦王一派的学士虎视眈眈。他们若敢把傅贵儿黜落了,秦王绝对敢把情况捅到皇帝陛下那里去。
于是傅贵儿顺顺利利地拿到了比自己应有的名次偏低的名次,反正考上了,接着立刻就是殿试。
这两年读书的人也试出来了皇帝陛下的口味,个个都走的务实派和民本派——其实也是好事,以郑适道为首的理学派讲究的也是这个,只是大雍上正轨,天下有了财富之后,难免就有了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到现在皇帝陛下换了想法,取士取实,撇撇水,也算好事。
大家都是务实线的,特别不乏钻研过李家的杂学书的,论起政来并不比傅贵儿差。傅贵儿胜在打理产业和代李咎往来人家时什么都接触过,海贸、区域竞争优势、税法、行政全都懂,十分博学,亏在啥都不精。最后没拔尖,也没进同进士,安安稳稳地考了个进士及第回家。
傅贵儿进士及第,紧接着就被秦王圈到了翰林院的小团体里面,当自己的班底往庶务经济方向培养起来了。
李咎看着差不离都安排好了,时间也到了春深,再不走遇着江南黄梅天那赶路可是折磨人,便逐日的安排好离别饭,与秦王傅贵儿等人聚了一聚,挑了个望气官说连晴的日子,便启程回去金陵。
这一路他们选了和上次去金陵不同的地方补给,顺便游玩了一番,带着英娘到处合照留影。
那日过九衢时恰好遇上有人家办喜事,城阳拉着李咎去蹭了杯喜酒,看他们当地风俗有趣,还拍了几张照片,有一些就送给了新人夫妻收藏。
回来看着照片,城阳就有些遗憾,当年大婚时李咎没想起来还有这“照相机”,现在想怀念怀念新婚的场景,也只能翻翻模糊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