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雍仁宗(秦王长子)
成安六年,大雍第四位帝王驾崩,太子继位,为父亲加庙号高宗,奉母亲李氏为兴庆宫皇太后,封嫡妃夏氏为正宫皇后。
大雍的前两位皇帝高祖和世祖都是开国的皇帝,以武功仁德匡扶天下。
第三位皇帝太宗开始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到太宗中期,大雍进入了超高速发展的道路,国力一年一个台阶,致高宗登基时已经成为雄踞天下的超强帝国。
太宗以仁义故,尚有心慈手软和得过且过的时候。而到了高宗这里又不一样。
高宗虽不曾在乱世里厮杀过,然而其在民间游历是学来的目光洞然,手段强硬,心机深沉,远胜三代先祖。这位是一点情面都不留的,管是什么三朝老臣,太傅太师,在关键的事情上一点面子都没有。
高宗之后,嫡长子继位,就是后来的仁宗。
高宗宾天之后,内阁及礼部诸臣一度想按个“神宗”的庙号给他。你不是喜欢李咎吗?把李咎那个《宋国志》里神宗的名号送给你要不要啊!
仁宗自然不肯让步,和朝臣们周旋了半年,最后给父亲的庙号还是高宗。
这也初步显露出了仁宗外仁内王的一面。
仁宗表面上是很好说话,很温和平静的这么一种清静之君,守成为主,不怎么变革。但是实际上他认准的事情,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此固然有不好,却也常有好处,至少他守住了祖宗的基业。在仁宗时期,大雍的发展速度有放缓,但是各个新兴的产业比如教育、医疗、交通、技术官僚体系的基础打得无比牢固,表面上看国库收入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增长,往深了看却能发现百姓更加有富裕,社会物资充裕,数十年无大规模饥荒。
仁宗去世后,礼部及诸臣又想暗搓搓给他按个“孝宗”的庙号,不是说这庙号不好,只是未免偏颇,只突出了他孝顺的一面,完全无视了他的其他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