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阳和县,地处大同城东北,紧邻长城,为国朝“极冲”之地。这里,不惟城池坚固,且文武衙门众多,仅文官衙门,除了县衙外,还有位于东街的巡按御史察院、西街的兵备道衙门。而坐落在县城南街路西的一座大院,在隆庆四年春,整修一新,宣大总督自怀来移驻阳和,这里便成了总督辕门。辕门左右,对称而立两座崭新的牌坊,左边一座上书“节制三镇”,右边一座上书“边关锁钥”。
这天辰时,新任宣大总督王崇古,身披斗篷,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在巡抚方逢时、总兵马芳等人的簇拥下,出了县城北门,沿长城巡视城堡墩台。
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大同府的天镇、阳和、大同、左云,经右玉、平虏达于偏关。王崇古不辞劳苦,一路巡视了沿边的平远堡、新平堡、保平堡、桦门堡、永嘉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镇门堡、守口堡、靖虏堡、天成城,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得胜堡、镇羌堡、拒墙堡、镇虏堡、镇河堡。十天后,到了平虏城,午后登上了败胡堡关墙。
“北虏掠朔州、应州,多是破此关入内。”大同巡抚方逢时道,“所谓战火洗礼,此堡为最。”
王崇古没有搭话,神色凝重地注视着关外。
“自成祖起,先后在大同境内八百里长城修筑墙堡五百多座,边墩、火路墩一千五百多个。这条带形的防御线,蜿蜒于大同北部丛岭沟壑之间,如道道重障,护卫着大同。”方逢时向北一指,向总督禀报着。
王崇古仍不语,仿佛陷入深思。他比高拱小三岁,同为嘉靖二十年进士,只是他一直在地方任职,先后出任知府、兵部道、按察使、布政使,直至宁夏巡抚、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虽为文官,却久历沙场,先年在沿海剿倭,此后在北边御虏,多年战火风霜,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些,精心修剪过的胡须已然灰白,消瘦的脸庞上布满皱纹,惟有两只不大的眼睛,透出刚毅与机智,为他增添了几分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