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五年五月二十日,文渊阁洋溢着一片喜气。从辰时起,部院寺监堂上官、科道、翰林,倶身着红衣,分批来到内阁中堂,向已移位左侧首位的高拱道贺。
李春芳连上三疏,请求致仕。三天前,皇上察其诚恳,御批准其致仕,优诏褒美,遣行人护行,赐驰驿归。依照入阁先后排序,高拱遂为内阁首揆,移位左侧首位。照例,朝廷百官当着红衣为贺。
“新郑!”刚被起用、以吏部尚书衔管兵部事的杨博很是亲热地唤了一声,高大的身躯弯下来一揖,拱手至额道,“恭喜恭喜!新郑决策定贡市,岁省边费岂止百万!招水西安国亨出而就理,贵州不战息争;又慧眼识英才,百年蛮贼盘踞之地一举克之;整饬官常,恤商改制,一时经略,慷慨直任,不足二载,皆有成功。李兴化虽为首揆,受成而已。今日终于名副其实矣,博为新郑贺,也为我皇上、我国家贺!”杨博因年纪、科举辈分都远在高拱之上,不便以“元翁”相称,即以“新郑”代称之。朝廷百官,包括内阁大臣在内,以杨博资格最老,当年正是他带头逐高,迫使高拱去国;没想到高拱不计前嫌,上疏举荐召用,杨博既感动又愧疚,今日借贺喜之机,不避嫌疑,当众把高拱恭维了一番。
“是啊是啊!往者元翁实主国政,然则毕竟不是首相;终于名正言顺了,可喜可贺!”刑部尚书刘自强接言道,“复出这一年多来,元翁不遑多让,遇大事立决,高下在心,应机合节,人服其才,喻之排山倒海,未有过也!”
众人见杨博、刘自强这两位当年曾为逐高立下汗马功劳的部院正堂当众奉承,有的摇头,有的赞叹,更多的则是跟着说起了奉承话。
高拱一笑,抱拳回礼,并不回应。
轮到科道了,众人鞠躬拱手,也是一番喜庆之词。户科给事中曹大埜一直想向高拱表达谢意,却不得入其门,终于有了机会,也像杨博一样,不避嫌疑,奉承道:“学生闻得,元翁复出以来,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凡晨理阁务,午视部事。人谓公门无片楮。学生钦仰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