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已有两个多月没有在高拱的朝房里与他面对面而坐了,一旦坐下,时而感到局促,时而又感到亲切。但私下直面高拱,他心里总是忐忑,竟至额头上冒出汗珠。几次想走,又怕高拱不悦,越发如坐针毡了。高拱却是想和张居正交心一叙的。他把《少师首相新郑高公六十寿序合辑》向外推了推,道:“叔大,这里的文章,你都看过吗?”
“看过,颂玄翁伟功,祈玄翁寿无涯!”张居正答。
“我不这么看。”高拱面色严峻地说,他拿起文集,翻开,“申时行说自我受命以来,海内易听改观,中外百司相劝,在位蒸蒸,臻于治理;张四维说这二年因我一切与之改弦更始,海内大小官吏兢兢修实,不敢作诳语,民无官扰,得安心田亩;叔大则言海内乂安,四夷向风,天下歙然称治平。”他把文集合上,“可在我看来,目下污习未殄,吏治不兴,民穷如故,每一思之,不觉汗颜!”
张居正“嘿嘿”一笑:“玄翁过谦了。”
“我着急啊叔大!”高拱蓦地起身,侧过脸去,微微仰头,眼睛不住地眨着,良久,转过脸来,幽幽地说,“叔大是知道的,这二年来,高某实夙夜尽瘁,不敢自有其身。”
“为国辛劳如玄翁者,古往今来,实属罕见!”张居正拱手道。
“孔子云:‘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以至圣之才,当一诸侯国之任,尚需三年,况粗陋如我者,而又当天下之任!”他掀起白须,“叔大,为兄老矣!之所以求治如此之急者,盖因国家积弊已久,改革之务甚钜!可惜岁月易逝,我已年老,故每自惜桑榆之景,勉效犬马之忠,诚欲先立规模,见其大意,而后乃徐收其效。”
“立规模?”张居正心里说,“国朝立国规模、章程法度,尽善尽美,远过汉唐,还要你来立规模?不就是无视祖制,标新立异、改弦易辙吗!”他瞟了一眼高拱的银须,“至于要整顿积弊,你老了,有我在嘛!只要效法太祖高皇帝,革除积弊,易如反掌,无需像你老这般折腾!”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玄翁,今上春秋正盛,对玄翁眷倚非常,玄翁自可从容做十年、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