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门巨贾

第二百三十六章 海外新作

字体:16+-

司马立闻言若有所思,出言问道:“此二物吾亦有所闻。然若有这诸般好处,缘何二物所产不多?两淮、京东、京西,乃至益州路、黔州路种不得吗?”

“新作识者少。且亦有弊端。”

司马立点点头。

“虽是连传数路,却多是海商及其亲戚为之。僻远农人,乡贤善绅多不以为然。而且此物性甘、温,可入药,久食必病,需同食莱菔解之。而莱菔多产于北方,南方少种。”

“曹甘薯亩产七石余,不能动农人之心?”司马立疑惑道。

“此谷重也。”

其时检定亩产,概以谷重言之,未经脱壳、晾晒等诸工序,所谓“一斤稻,半斤米”者即是。司马立闻此亦了然,旋即问道:“亦如稻米乎?”

“不及,约四取一。”

“邺山芋呢?”

“相类,惟其口感尚可,广南、福州多有爱食者。其虽亩得一石,亦属白得。”

“福州、广南多有山地,缘何不广种邺山芋?”

“其不耐久储。”陈安平直言道。

他前日去看望外甥,与欧阳慧闲谈说起海外新作,增长不少见闻。对于唐家为何不种新作,也问了详细。

其中利弊皆有,不能纯以亩产而言。而今朝廷乏粮,此类新作不争旧地,便是最大的益处。

这也是司马立所想。曹甘薯也好,邺山芋也罢,说白了是救时之策。

要让百姓能“白得”所食,而朝廷亦有可征买之粮食,免得有人坐地起价,囤积居奇。

不争地,还能酿酒,到时控制酒税,便能省下更多粮食,而将这些新作从速消耗。

那么不耐积储、口味不佳也不算得大事。至不济也可以配属酒额,总能卖得掉。

他边翻那书章,边思量。

倒是司马初颇有疑惑,向陈安平行礼问道:“请教欧阳员外,缘何不种雍玉黍。”

“雍玉黍若用闲地,需耗肥水。否则便与旧作争地,恐百姓、善绅们不喜。引种新作,终要靠各地善绅、百姓。官府能引进良种已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