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骆养性,拜见陛下!”
稳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看着消瘦不少的骆养性,心里有些感慨,这几个月,骆养性是没少吃苦啊。
“免礼吧。”
朱由校说道:“朕要你寻的东西,都寻到了?”
“寻到了!”
骆养性忙道:“番薯,洋芋,玉蜀黍,臣全都寻到了,臣深知陛下关切此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故先行领着那帮传教士归京,带回祥瑞良种,各一百斤,此外还有近万斤,由福州陈经纶带队归京。”
听完骆养性所言,朱由校的脸上露出笑容,近万斤的红薯、土豆、玉米,足够在直隶各地的皇庄,进行试种培育了。
相较于召见邓玉函、汤若望这些传教士,朱由校更想先了解这些情况,毕竟上述三类高产作物,是解决大明粮荒的关键。
‘说起来,红薯这些作物,很早就传进大明了,并在福建等沿海之地,小规模的进行种植。’
朱由校心里感慨起来:‘说它们是祥瑞之物,此言一点都不为过啊,只是受思想影响,地域影响,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
使得这些高产作物,没能在大明普及种植。
直到鞑清时期,历经近百载的春秋,才逐步推广开来,叫饥荒的威胁,才一点点得以缓解。
推广种植红薯、土豆、玉米,此事任重道远啊,要以银钱之诱,逐步在北直隶、山陕等地,先行推广种植才行。’
在神州繁衍生息的农耕民族,于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更迭,往往是以数百年,甚至近千年来缓慢沉淀的。
神州正朔传至大明,像北方的麦,南方的稻,就是这样过来的。
针对推广种植红薯等物,培育适宜的良种等事,朱由校想好了相应计划,力争三到五年内,能在北方形成规模化种植。
叫皇店出良种,出钱财,签订契约,进行全面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