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之死,让兖州的曹操没有了南侧的‘后顾之忧',让荆州的刘表没有了东侧的‘卧榻之敌’。
除了孙策的那些忠心追随者之外,这个结果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荆州的刘表,本就是守土之人,没了东侧‘好战分子’孙策的‘捣乱’,又和西面益州的‘守土’刘璋达成了联盟,活的可谓是如鱼得水。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荆州北方的曹操,选择了蛰伏发展,这一蛰伏,就是三年。
更是让刘表喜上加喜。
曹操蛰伏的原因,也正是诸侯停战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冀州变天了。
这三年间,各个诸侯的势力都在不断的变化中。
有能力的诸侯势力,像并州的韩成、兖州的曹操等,是在不断的变强的;
但冀州的袁绍,却在不断地变弱的。
“我本拥有少年心,奈何世事多艰辛。雄心壮志无穷尽,却因子嗣毁前锦。”
这是后代诗人对袁绍的评价。
大战之后的第一年,袁绍还野心勃勃的招兵买马,准备来年的大战。
然而,大战之后的第二年,袁绍便掩张旗鼓了。
野心勃勃的袁绍没有了,有的只是整日了沉醉于‘美酒美色’的袁本初。
人没了希望,大概都是如此的。
要不是心灰意冷之下的无力回天,一个个好好的人,怎么可能会变成这幅模样呢?
人之所以失败,很多情况都是自己作的。
不作就不会死,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袁绍的‘作’,来自于传承大统,立继承人。
首先一点,袁绍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
立袁尚为冀州牧,继承他的大统,以此来告诉冀州的世家们:“我袁绍,离不开你们。我将你们希望的人任命为我的继承者,你们就放心的全力支持我吧。”
袁绍失败多次,势力受损,不依靠世家的力量,安能在短短的几年内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