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去了。从柜上支了一百块大洋,拿着薛念祖的推荐信,跪在运昌隆门口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含泪别去。李二牛、栓子等广聚财过来的老伙计失去了顺子这个“主心骨”,自然行事作风就变得极为低调和沉默了。
柳长春上任大掌柜之后,按照薛念祖的安排,大刀阔斧地在酒坊内部推进变革,施行与西洋企业类似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其实在上海、北平、天津这种大城市,很多家族式作坊正在转变为公司制企业,这种变革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当然在山西,尤其是在传统的酿酒行业,运昌隆还是走在了前列。
早在三年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上海穆家的大少爷穆东阳筹建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印染厂——德大纱厂。德大纱厂不仅拥有美式机器设备,还引入了美国人的“科学管理法”。穆东阳亲手制定了《工人约则》《厂间约则》《罚则》等一套厂规细则,设计了各种统计报表,要求各车间、各部门逐日填报,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原材料消耗、成品数量、质量等动态情况,还有新式的财会制度等。
薛念祖与冯鹏远从法国返回上海后的第二天,穆东阳专门在外滩设宴款待冯家大少,薛念祖坐陪。晚宴上,穆东阳给冯鹏远和薛念祖灌输了很多超前的欧美企业管理理念,让薛念祖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便是:中国的民族工业为什么形不成气候,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经营者昧于管理法”。
应该说,薛念祖制定的运昌隆《规约十章》和《秩序五条》,有德大纱厂成功模式的影子,也有他结合实际的思维创新。薛念祖觉得穆东阳说得很对,一个企业家如果在企业管理上没有“独到之处”,撑死了就是一个小打小闹的作坊主,走不了太远。
百余名伙计雇工被柳长春梳理成了两条线,两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