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除了他的战功之外,他派郑和下西洋,也成为炳耀史册,扬名海外的盛事。
郑和,他是明朝宫中的一名太监。
既然是太监了,他在没成为大太监之前,肯定没有人去关注他的,所以,郑和早年的事迹,于史无载,《明史》的郑和传,也仅仅记载:“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此外,无迹可寻。
据云南昆阳《故马公墓志铭》载,郑和为马哈只第二子,长子马文铭,姐妹四人,然此说为孤证,学界存疑,很少有人会相信郑和当太监之前姓马。
吴晗据此推断“其被阉入宫,当在洪武十四年傅友德、沐英定云南时”,并推测入宫时当在10岁左右,此亦为其生年来源然亦全为推测,并无实证,学界亦有疑问。
总之,一句话,郑和没有下西洋的壮举的话,根本没人注意到他这个太监;就是他做下下西洋的壮举,也不清楚他的家世。
人,想要被历史铭记,真的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我们现在比较清楚的是,郑和跟随朱棣后的事迹。
郑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么磨难,终于爬到了太监的位置,得到了朱棣的赏识。
朱棣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对他非常赏识。
郑和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成为了皇帝,这时的他,需要一个人下西洋,去做两件事,一是,去告诉西洋各国,现在当皇帝的是他燕王朱棣了,而不再是建文帝,这是朱棣要人下西洋的首要目的;其次,据说,他想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由此,他急需一个人带领船队下西洋。
这个人,他很快找出来了,那就是郑和!
郑和虽是太监,但他和朱棣一起经历了出生入死,是个可靠的人;再加上郑和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都适合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