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少帝的崛起

第72章 制盐之法

字体:16+-

对于如何制盐,刘辩还是了解的。

当年他在这里工作的时候,这里有个规模很大的盐场,主要生产原盐、日晒盐以及其它相关盐化产品,年产原盐数百万吨,不仅如此,这里还是最早利用地下卤水资源生产食盐的地区,所以对于如何制盐甚至是制盐的历史都是有着较深的了解。

在刘辩的记忆中,古代制盐有两种方法,一是煎,一是晒。

人们最早采取的制盐方法是煎盐。最初煎盐用牢盘,也称“盘”、“牢盆”等,分铁制和竹制两种。后来慢慢改为用锅煎制。煎盐锅分煎锅和温锅,煎锅放在灶门的近处,温锅放在煎锅的后面。煎盐时卤水先入温锅预热,再渐次加人煎锅。

煎盐以芦苇和蓬蒿为主要燃料,卤水在煎炼过程中,水气蒸发,浓度加大,卤水越煎炼就越凝结,称“起楼”,再加温卤叫“换汤”。将煎成时,投入皂角或少量米糠、麻仁等,顷刻间就凝结成盐。煎盐要随着卤水煎干再添入温卤水,直至满锅都结盐。煎盐每煎一昼夜称为“一火伏”,一般灶户可在一昼夜煎制6锅盐,每锅约收盐百斤。

第二种方法是晒盐。晒盐极为简单,每年春季,灶户在海边先掘一个纳潮沟,以引海潮,然后筑一个九层或七层的池子,由两个人用绳子系住柳斗,掏沟中海水,自高而低扬水制卤,趁晴天暴晒一日,就可成盐。最后用木耙扒起,堆放在池旁,用泥封好贮存。

晒盐要经过纳潮、制卤、结晶、收盐等4道主要工序。

纳潮,是以动力汲扬或自然流入的方式,将海水引入盐田。纳潮必须掌握海洋潮汐规律和海水浓度的变化情况,选纳高浓度的海水。

制卤,是利用自然条件将海水逐步蒸发浓缩成卤水的过程。

结晶,是把卤水灌入结晶池进行晒盐的过程。

收盐,是海盐生产用人最多,劳动负荷最繁重的一道工序,包括扒盐(用木耙将盐扒成堆或扒到池道上)、吊盐(用木锨装盐入筐,两人抬筐运至滩坨)、撩码(用木锨再撩码成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