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张成就把那些清流老臣抛到脑后。
因为下一刻,小朱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老师,这是我修改好的新计划,您请过目。”
即便是大明皇太子,小朱自觉在老师面前,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张成也乐得帮他捡缺补漏。
拿起小朱亲手写下的改进版义务教育框架,张成唔了一声。
“你这是根据《礼记·学记》的记载,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古代的教育制度,每25“家”的“闾”设立“塾”,在每500的“党”设立“庠”,在12500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
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
小朱点点头。
“老师与我上次敲定的义务教育框架,我回去想想,还是可以借鉴先贤之言。”
“不过关于这些学校上课的内容,要紧跟时事,言之有物,主以务实为主。”
小朱和张成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开放民智,为的不就是尽快挖掘出适合推行新政的人才?
如果满脑子之乎者也,张口就圣人之言,那些泛泛之辈,还不如丢回原籍。
“老师制定的计划,名为义务教育,先有三年小学,后是三年中学,三年大学,我倒不然。”
“小学和中学的年限可以稍稍往后提一提,大学的束脩却是不能不收的。”
此话一出,张成先是一惊。
小朱真不是魂穿过来的老乡?
这义务教育制度,完全跟后世一模一样!
而后,他双眼晶亮地看着小朱,充满鼓励地道:“你为何如此想?”
小朱看着老师炯炯的目光,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摸了摸鼻子,心想这是站在国家财政考量,而且对大学学子报以一定期望。
有了充分的理由,他又再度挺起胸膛,振振有词道:
“凡是入大学者,基本为长大成人的学子,即便远离家中,在外求学,也应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