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三并不很清楚官场的这些事,他也没心思去关注这些,他现在全部的精力依然是扑在石炭买卖上,这段时间,他就总在想,每年忙得提溜转,卖了一千万斤的石炭,却只能净赚一千两出头的银子,这显然与自己的预期不相匹配,尽管他也知道,之所以只净落一千两,是因为他们从利润中预留了四千两作为次年炭行运营的本金,这四千两本身应该也是利润,但这种算法仍然不能令他感到满意,他的目标和野心绝不只是这点,他希望得到更多,甚至可以说,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富有四海。
要想富,就要继续扩大买卖,开拓市场,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办法,可要增加买卖,就仍然是要在阳城以外扩张,阳城本身那点买卖,他是完全看不上了,可如何才能继续扩大市场,他还是想不明白,为此,他专门去省城请教了新官上任的同知张大人,向他请教对策。
现在,张同知已经和钟三混得很熟,而且对他很有亲切感,因为他于公于私,都从钟三这里得到了好处,从公的方面来说,由于钟三在省城的买卖,确实降低了省城的炭价,现在无论是商行还是百姓,都对他在任的做法举双手赞同,官府也对他的大胆革新给予了嘉奖,这让他感到很有荣光,从私的方面说,钟三每年都按照一分利给他银子,他现在可以在年底拿到一千四百两的所谓“红利”,这些银子虽不算很多,但也差不多达到了他不到二百石年俸的两倍,他对此倒是很满意,其实,几年前钟三在省城的买卖刚开始时,他因为考虑到甄祥才的案子尚未定论、齐恒才仍在左布政使位上、刘文远也还只是知府、自己也尚未坐正同知之位等等这些因素,当时还对拿这些银子有所顾忌,但后来张长青亲自出面,请他务必收下,他就明白这红利是大家都收了,既然线上的人都收,他就不能不收,除非他脱离这条线,或者,他不想再继续升迁,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因此,他就开始不显山、不漏水地每年收受永年炭行红利名义的银两,并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