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以武犯禁!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相对开放,生活方式也就趋于多元化。当时社会各种行当的人都相当多,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和普通的贩夫走卒之外,还有游学的,有行乞的(真正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的职业乞丐),有职业政治家(不分国别,随时可以跳槽,如同今天的职业经理)……真正的三教九流,丰富多彩。
再就是朱家这种职业侠客。当然,侠客与侠客是大不一样的,如朱家这种受墨家深刻影响,以兼爱、非攻为政治理念之侠客,行走江湖,有非常明确的行为准则。但更多的侠客,则和盗贼区别也不是很大,弱肉强食,信奉的是丛林法则,行走在法律边缘,让官方也颇为头痛。其中的许多人在一定条件下,也愿意成为他人所豢养的“士”,战国养士之风盛行,与游侠数量较多也大有关系。
当然,游侠也有基本的共同点:重然诺,讲义气,轻生死,有恩必报,有仇必清。也正是因为其基本特征有着朴实的道德观念,并与社会道德相契合,在社会上也有着相当的地位。
当然,游侠的另一个特征更为明显,那就是“武”。侠的能力,往往与个人武力密切相关,武力是侠客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个人武力越强,在江湖上名声越显,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更强,“道理”也就更大。
正是因为武力是侠客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和最重要方式,就难免常有触犯律法的情况。以私力解决纠纷,是对官方权威的削弱,自然为官方所不喜。对于以规则为社会运行准则的法家来说,更是如此,韩非将游侠列为五蠹之一,评价极低。
离轩还是一个少年人,少年人总是向往热血沸腾的江湖,离轩虽沉着稳重,也还保留着那份热血。何况朱家是自己好友,自然不会对游侠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偏见。但出于理智,他仍要为好友的前途考虑,同时,游侠始终是与法家思想相悖的生活方式,也自当厘清其中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