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晚晴明白这英烈碑推行的难度。
自然也明白这事若推行成功后,将给将士们带来多大的鼓舞。
问题的关键还是银子啊。
李思定的标准很高。
一次性补偿纹银二十两,如果家里有未冠礼的孩童,每人每年五两纹银,直到孩童行冠礼。
若有老人赡养,且无其他子女者,同样每人每年纹银五两。
逢年过节的,还专门派人送上米面茶炭等物资。
谢晚晴很清楚这些对将士而言意味着什么。
敢战,敢死战。
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啊。
谢晚晴看了眼李思。
后者真的陷入沉眠。
这段日子真是辛苦他了。
谢晚晴放下手里的纸,红着脸想了想,银牙一咬,轻轻掀开被子,跨过李思下了床。
将李思的鞋袜脱了,又费劲的将他推入**好让他睡的安稳点。
做完这些,谢晚晴没有犹豫,自己也爬上床,细心的替李思盖好被子,这才再次拿起那几张纸,继续看。
“创新、革新优选赏金?”
“项目申报章程?”
“资金支持章程?”
第二张纸上的内容分为三块。
谢晚晴能看懂。
但却从未听过哪个朝代有这种做法。
创新技术开发成功直接奖励纹银千两至十万两不等。
革新技术成功奖励纹银百两至万两不等。
还有个特殊贡献奖。
这个居然直接十万两起步,上不封顶。
备注密密麻麻写着评选条件。
能与李思所写内容对上的,大抵也只有工部了。
可工部那些匠人做出来东西,压根没有赏赐。
拿了俸禄,这些就是他们分内之事。
谢晚晴想了很多。
工部那些匠人尸位素餐,只会闭门造车。
但谢晚晴知道,工部清水衙门,哪来的银子做革新?
李思就不一样了。
他直接对要革新的技术进行评估,然后拨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