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青山耸翠,遥望处,澄明远水生光。
隐隐观阁,轻烟袅袅。
观,是老君观。
阁,是清阳阁。
物里深穷造化,物外修身养性,日月精华混物,灵源密固浩然。
豁朗洞虚,舒展银霞流景,道德之中清净。
原则不由感叹,上一遭来到这里竟未发现此间风物莹妙,照盈虚静,令人心旷神怡。
当真是一轮明月在空,世人年年蒙蔽。
未明时,处处皆迷,觉悟处,头头是道
再见壑松真人,老道士形似清风,性如朗月,善惠谦柔,莹然独见辉辉,无明处,动静应机,出尘气质,溢于言表。
“一月未见,真人神采更胜,可见道行又有精进。”原则躬身行礼。
“就是个出家的小老道,可不敢称真人,原小友快快入内请坐。”
壑松连忙上前把住原则手臂,欢喜之意,眉眼可见。
宾主分别落座,自有道童送上清茗。
壑松问过原则来意,原则取出所培佛米,将种种来历直言以告。
老道士拈起一粒,未见发力,窸窸窣窣,碎屑纷纷洒落,须臾间只剩下晶莹剔透的精米,清香稻米气息随之溢满空气。
“香清缕直,如裁冰剪玉,好米。”
“当初道长不准我言及回报,但佛门已议定补偿百吨稻米,所以今天还愿来了。”
“随手为之的事情,出家人说了不算,谁又能如何,大可不必如此执着。”壑松摇头道。
“此托词,只是其一。”原则微笑道。
“此米来源,道长已经知晓。想问问道门能否依法施为种植水稻,此其二也。”
“米粮民生之本,如能提高产量,功莫大焉。只是小友有所不知,佛门修心,道门修身,这念力之途,实非所擅。”
原则大失所望,经过这些日子实验,单靠他一个人作充电器,又能产出多少可供耕作的稻种,怎能实现天下人的粮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