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赵老板!开门啦!你要的人带来了!”
“三千多人呐!”
连着十余日,那些来往大唐各地的商队,几乎每日都来咚咚砸门。
因着夏州开出的月奉不少,至少也有三千钱,还包吃包住。
若愿意来夏州定居,还给安置金用来盖房子,还给五亩永业田。
商队凭着自身的人多势众,每到一个地方,便是敲锣打鼓宣传。
那些在家乡寻不到出路的平民百姓,见商队还给差旅补贴,不用给钱就能坐汽船飞流北上。
根本不需要他们辛苦奔波。
思来想去,响应商队号召者便越来越多。
黄河水道上络绎来往的汽船,将一批批异地迁居而来的百姓载来夏州。
到地方了,将人交给赵南峰,他们便不管了,继续去招募下一批人过来。
这可把赵南峰给忙死了。
眼下的大唐对汽船的需求是越多越好,不设上限。
差旅所需的汽船就得至少上万艘,这还不算“欠”商队的私人汽船。
待差旅之需和商队之需的汽船造完了。
出海远洋需要的汽船也得建造,且那还是大型的。
内陆百姓一辈子都没吃过鱼,甚至都没见过。
只要船舶业兴旺起来,一行起,百行兴。
李淳风和王孝通虽然日常很忙,但他们并不管夏州的经营事务。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研究。
船舶业的发展,基于他们二人的研究,但赵南峰并不满意现在的研究速度。
太慢了。
目前的汽船和气球车,只是低级技术,离他真正想要的科学技术还差的远。
低级技术可以靠某个人的顿悟而迎来发展。
但是高级技术就必须要有数理化的基础作为支撑。
赵南峰也想过这个问题,明明数千年帝国时代有那么多科学人才。
为何就没能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