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省所在的宫殿内,一众崔氏眯着眼,捧着手里的文牒。
崔纶看着这篇文采洋洋洒洒的文章,时不时发出欣赏的啧啧笑声。
“卸下李唐宗室的身份,与夏州百姓一道,忙碌于木材厂中搬运木材,忙碌于深山野林伐木。”
“不计较君民之别,与劳工一道辛勤务工,却总遭劳工的肆意欺辱。”
“几度咬牙隐忍,不与其计较,欺辱却更变本加厉……”
崔建严也捧着这份文牒,偶尔念叨出声。
这篇文章是魏王李泰写的,不仅写了一份,而是写了近百份。
尚书省以及六部,还有各院的长官,都收到了李泰的亲笔文章。
“瞧瞧这字迹,潇洒不失娟秀,刚劲中隐含刚毅。”
“如同遣词造句的栩栩如生,文采实在耀眼!”
崔纶也开腔赞许了几声,尽管听不出是真心还是假意。
但是这篇文章于崔氏而言,颇有大用。
“啧啧,撇开文采不说,只瞧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辛苦劳作画面,我便感到浑身酸痛了。”
“泰王是吃的了苦的,脾性也偏向隐忍顾大局。”
“附议。”
尚书省话里有话的对李泰的文章一通夸赞,相互对视间,眼神里充满了深意的意味。
……
杜如晦在务公院内,也默默的捧着李泰派人送来的文牒。
打开,草草过目一遍后,从字里行间就感受到了对李泰的感同身受。
“竟然在夏州吃尽苦头,还能隐忍不发作,果然是我杜如晦看好的王储。”
杜如晦为李泰的凄惨遭遇感到心酸,堂堂王爷,怎么能去吃这种苦头?
他又翻看了一遍,甚至因为心疼李泰而心酸落泪。
……
“吾皇万岁!”
宣政殿内,百官山呼过后,李世民淡淡一声平身。
抬眼,本该在夏州的李泰,还有李辉、李佑、李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