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黄胶泥当中残留的那些个空气,全都给揉搓出去,这样整块泥胚才会更加密实坚硬。”
“如果残留空气,到时候进石窑烧纸,很可能会炸裂出纹路,或者直接碎掉。”
林牧一边说话,一边动作起来。
他先是用手抓去了一团泥巴,随后放置在了转盘之上,又从旁边的水罐当中用手蘸了点儿水,便开始了自己的捏泥巴大业!
哦不对。
捏之前,还要先开搓。
把空气给搓掉!
这个步骤,林牧还是足够熟悉的。
前世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就经常会跟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乡外的池塘边去凿冰摸鱼,顺便从附近的淤泥里面掏挖塘泥出来。
之后经过反复的揉搓,把塘泥给揉的越发密实坚硬,这才开始塑性。
林牧当时年纪小。
那塘泥也搓的不到位。
最后只能捏出来不大规则的小碗。
厚边儿薄底儿。
捏好之后,拿在手心当中,将小碗儿反扣着,用力的朝地面狠狠一摔。
只听到“啪”的一声响,这小碗儿就会瘫在地上,成为“一片”泥土。
小时候玩泥巴。
长大后的林牧,也在陶艺工作室学过。
工作室的老师,当时在教授林牧的时候,还自夸他有天份、上手快。
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林牧小时候摔“泥巴”摔出来的经验。
林牧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手中的黄胶泥上,用力揉捏搓圆。
要后续烧制出来成型轻便不易碎的陶瓷器,这泥巴可得好好的揉上一会儿呢。
林牧左右开弓,撸胳膊挽袖子,揉这黄胶泥足足揉了将近六十多分钟。
月牙几个人,也当真就这么干巴巴的看了六十分钟,看的那叫一个哈欠连天,索然无味。
可到这时候,第一部才刚刚搞定,下一步则是用转盘来拉胚。
通过旋转,用手将陶土捏制出来合适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