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转生成崇祯,我成了千古一帝

第八十五章阎应元

字体:16+-

治理国家,犹如煮小菜。

盐业和铁业关系到大明两亿子民的生存。

大明时期实行的是“序盐”制度。

拥有盐引的商贾,按照地域划分,分成十大类,每类二十万条,每条三百两,或六两六两,被称之为“窝本”,三两赋税,三两使者(运输费)。以“皇风廓九围,圣人之名,不在此列,不得从事盐务。

若要进行合法的食盐买卖,首先要得到官府的盐引。商贩靠盐,到盐场去买盐,再在特定的地方出售。

大明一年的赋税,大概是六两六两四两,不过,这么多年来,他们的赋税还不到两百多万两。

食盐乃人民之必需,大明建国两百余年,其人口持续增长,而盐税却非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其成因为何?

因为大盐商和贪官污吏们把持着盐坊,所以很多商人就算有盐,也不可能买到。怎么卖?

而随着官盐的倒卖,原本应该流入国家财政的银子,却落到了一帮贪官污吏和盐商的手里。

当初扬州的时候,秘卫只是闹出了一点动静,导致大明的盐价格出现了变化。

足见扬州的盐业势力之大。

崇祯自然要把这两大财源据为己有。

但这对现存的阶层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为了大明的安定,

直到有了确凿的证据,有了大明的新盐道,崇祯才会睁一只眼闭一眼。

西平堡,辽东。

代善与林丹最终商定,派出两万大军,向右屯进击。

虽说明军驻扎在右屯军五万,可是镇将却只是江阴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而已。

如果朱定国、孙传庭、祖大寿等人坐镇,他绝对不会去攻占右屯,但江阴的地府,还不足以让他动心。

在这个地球上,江阴的一个小县令,还真没有被任何一个大能放在眼里,如果不是崇祯在暗卫的推荐名单上看到了阎应元,他也不会把江阴三大公爵之一的严应元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