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父亲杨埠的话语,杨烈心中不禁一惊,马上说道。
“这次出征,遇到了一些事情,对于一些东西的看番有所改变,所以大人觉得和往常有些不同。仅此而已。”
杨烈说的有些云淡风轻,但是杨埠却是已经从杨烈的属下那里得知,这一次由于西凉军中董卓争功,自己的儿子差一点儿死在了樊稠手中,所以,在得知了世道艰难人心险恶之后,会有所改变,也不惊奇。所以,如此说来,不过是怜惜自己儿子罢了。
所以,听到杨烈的解释,顿时有些惭愧的说到。
“我也知道了一些,你这次凶险至极,但我却是一个上不得马,杀不了人的书生而已,如今世道混乱,苦了你了。”
说道这里,双眼垂泪,有些悲苦。
杨烈这才知道,父亲这是怜惜自己而已,并不是看出了什么不妥。顿时安心下来。
从记忆中,杨烈得知,自己的这位父亲,自幼便想着改换宜阳杨氏头上的那顶酷吏帽子,所以,开始投身经学,但却没有所成,毕竟史书上已经定论的东西,谁也不愿意做出改变,何况酷吏一流,毕竟可是文官以及贵族的死敌,谁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真心结交宜阳杨氏?没看就是同姓的弘农杨氏都要避险的么?
所以心灰意冷的杨埠从此撂下经学,直接回家,开始苦心经营家业,倒也做的风生水起,使得宜阳杨氏的家底越加的丰厚,所以,老太爷才会说出,补贴杨烈,云淡风轻的话语。
对于这个本来有着大号前途,却不被那些官僚接纳的副群,杨烈劝说几句,就让本就欣喜杨烈他人呢官途的杨埠,高兴起来。父子两个详细商议了随后杨烈募兵的章程之后,杨烈刚要告辞,却被杨埠叫住,神色平静的问道。
“烈儿,你不看好朝廷的局势?”
忽然之间,从杨埠嘴里发出的疑问,让杨烈一愣,随后,重新坐下之后,看着等候着自己回答的父亲杨埠,开口反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