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做了这么久的许都的实际上的主人,自然明白董昭所言其中的道理。
很简单的一句话,鲍鸿杨烈手中人才不足,没有足够的文官来治理占据的地方。所以,出兵自己或者袁绍,乃至于别的什么人的地盘,还不如去占据如今依旧叛乱不断的凉州呢。
这种选择,无关大义名分,可是相关实际利益。
而他本来也就是一个实际利益决定一切的人,自然听懂了董昭的解说,并且表示认同。
在场的那些人,其中也不乏用利益衡量一切的存在,自然也清楚董昭所说的道理。
而且,他们当中,荀彧拒绝当初杨烈的招揽,而执意要去河北,不也是因为袁绍乃是四世三公的家世,而杨烈不过是一介酷吏之后,鲍鸿尽管做过右扶风,两千石的高位,却也只是外臣,地方官吏而已,在朝中根基全无么?
要不那黄婉只不过一道表章,鲍鸿就丢官罢职不说,还进了大牢?差一点命都不保。也是在朝堂上,无人为他说话的缘故。
手下无人,打下了再多的地盘,也是无用。留给那些跟着天子,混饭的蛀虫们么?只怕到时候,非但不会被那些人感激,还会再一次故伎重演,获罪于天子,成为一名罪人。
所以么,惹不起,还躲不起?
这个时候,许多人的心里,大约明白了怎么会有韦端的使者恰到好处来到许都,求天子诏命,让杨烈进入凉州平叛了。
谁都知道,凉州苦寒,贫瘠不说,部落强横野蛮,安定的时候少,叛乱的时候多。平叛极难。
但是,有了这个借口以后,杨烈可就有着借口不参与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纷争了啊。
毕竟许都这里,怎么说,也是有着他们曾经鼎力相助的那位天子在呢,到时候,一道诏书下去,让他们出兵,不是让鲍鸿和杨烈为难么?出兵?打谁?打袁绍?实力相差巨大,尽管杨烈手中兵马精锐,但也不是愿意为着别人出力的。不出兵?对于天子怎么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