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不可追,往事无可悔,现在说这些都是马后炮了,不提也罢,忽忽十日而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放榜的日子,只要位列三甲,就有当官的机会,赶考的莘莘学子是既兴奋又忐忑,天还没亮,就到国子监门口蹲守,去的晚了,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放眼望去,全都是人,国子监已经被汹涌的人潮包围,张贴榜文的助教居然出不来,学子们还纳闷,怎么日上三竿了,还不见人来放榜,人堵在里面呢。
后来府衙的差役过来帮忙维持秩序,清出一条道路,榜文才贴出来。
此次科考不同以往,一共十个榜单,所有的三甲都是并列的,不分高下。
顺着布告栏从左往右看,依次是经济科、数学科、时政策论科、语文科、武举科、生物科、河渠地理科、天文历法科、建筑科、化学科,宋代科举本来就有的诗词歌赋和经义,并入语文科,时政策论有它积极的意义,原封不动的搬了过来。
三省六部的官员,会从这个榜单里选取。
而且选择的是全行业人才。
这在宋代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科考,至少要经过乡试、省试,这次一步到位,不讲门生恩荫,不谈人情世故,也没有士农工商的限制,更没有性别限制,可以说人人都有机会,所以老百姓的热情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榜文刚刚贴出来,就被汹涌的人潮挤烂了,准确的说,是把张贴榜文的布告栏挤烂了,榜单稀碎,谁也没看到。
两旁的助教差点被踩死。
属下跑回去向柳沅汇报,柳沅想了想,让属下准备十块金色的布帛,每科的前三甲,用大字写在布帛上,挂到国子监的门楼中间,剩余的写进榜单里,贴的高高的。
这次秩序好多了。
可是由于人太多,后面的看不到,于是柳沅想到了东华门唱名,找个嗓门洪亮的助教,站在门楼上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