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没听他的话。在司马师看来,司马家族在魏国劳苦功高却屡遭算计,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逼迫曹芳封他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自此司马师开府治事,取得了魏国的实际统治权。
说到司马懿的心路历程,就不得不说孙权死后的吴国。孙权的继承人是以聪明而著称的孙亮。孙亮继位时岁数多大,书中没有交代。但是他被废的时候是十七岁(太平三年),这样倒推一下,他继位那年(建兴元年)是十岁。一个十岁的娃娃当上了吴国的皇帝,朝中大权尽归诸葛恪。作为诸葛亮的亲侄子,诸葛恪行事风格简直是诸葛亮的翻版,只不过诸葛恪的能力比他二叔还有不小的差距。诸葛恪是东吴二代当中的佼佼者,想当初孙权制定的后世蓝图中,能辅佐自己儿子坚守东吴霸业的就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和张昭的儿子张休。但是孙权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废了两任太子,等到孙亮继位,辅政大臣就只能是诸葛恪和吕岱了。想当初东吴有两个老实人,一个是真老实的诸葛瑾,一个是装老实的鲁肃。所以混来混去,大家都爱开诸葛瑾的玩笑,谁也不敢招惹鲁肃。但是人家诸葛瑾的儿子完成了逆袭,超越了所有同事们的儿子。
本来按照孙权的规划,孙亮继位之后,内事不决问诸葛,外事不决问吕岱。但是诸葛恪作为诸葛亮的侄子,深得诸葛家族的基因遗传,刚上位就像诸葛亮架空李严那样架空了吕岱,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司马师让其弟司马昭挂帅,趁着东吴易主而南征。诸葛恪刚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就匆匆带兵北上迎敌。与之对敌的魏国大先锋是诸葛诞,按血缘讲,是诸葛恪的亲堂叔。
此时的魏军人员配置完全是新生代人员,比如胡遵、毌丘俭(音:贯秋简)等。东吴诸葛恪手下还有个活化石级别的战将,他甚至还参加过赤壁大战,端的是戎马一生,经验丰富。此人就是老将丁奉,当年追刘备和孙尚香的时候还是一员年轻将领,如今几乎成了东吴的柱石大将。这仗一打,过程没啥好说的。丁奉勇不可当,魏军上下完全被震慑住了。司马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明白怎么回事呢就决定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