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侃三国

第337章 番外·撤职

字体:16+-

上报给司马炎的死刑判决在皇宫整整搁置了7天,司马炎才下诏说:“庾旉是领头的人,自应第一个诛杀,但他的家人已经自首;现在,连同太叔广等七人,都赦免一死,一律撤职。”

为了安抚司马攸,太康4年2月,司马炎下诏:把济南郡(山东省章丘市)并入齐国(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

封齐王司马攸的儿子、长乐亭侯司马寔为北海王;让司马攸拥有皇家特有的器物荣耀:赏赐“轩悬”乐器(天子用的乐器称“宫悬”,四面悬挂;亲王用的乐器称“轩悬”,三面悬挂)、六佾舞蹈、黄铜巨斧(黄钺),朝见时可以乘坐皇帝出门时“法驾”的备用车队。

其实,博士们的逻辑也是值得商榷的。

博士们举出周公召公辅佐周皇室的例子,但是,在司马炎看来,这世界上,周公能有几个?召公又有几人呢?并且,昔日的成王和当今的司马衷是一个档次的人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我弟弟司马攸就一定是周公那样一心一意辅佐侄子的人吗?即便是,但是,人心是最难测,也是最容易变化的,能保证他永远不变地辅政吗?就是能保证终其一生辅佐好司马衷,那能保证司马攸的儿子还能和他老子一样忠心么?况且,晋王朝本身就得之不正,造成晋朝的大臣们没有什么忠贞可言,这样一个世风日下的时候能与古时候的周朝相提并论么?

于是,博士们给出了一个选择题,他们说,如果齐王忠诚了,就不应该赶走;如果不忠诚了,就不应该给予崇高的礼遇。

什么叫忠诚?什么叫不忠诚?中国人从古到今都习惯于把人概念化,要么是忠,要么是奸,要么把人美化的象神,要么把人描写的如鬼。人是这样简单的吗?我们经常看到“树立”先进典型一类的话,为什么非要树立?中国古代很多先贤的论述都很经典,但是,他们论述的大前提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把人概念化,所以,得出的结果总显得那么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