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黄河河道位于滑州(明洪武七年才改名为滑县),距汴京约有一百五十里。狄青一行人快马疾驰奔到滑州黄河渡口时,天色已晚。
黄河波涛汹涌,艄公有夜不渡河的老习俗,狄青一行二十人只得在滑州城里寻了个客栈临时暂宿了一晚,翌日清晨雇了大船渡过了黄河。
在滑州暂时住宿的那一晚,白野墨将从定王府打探到的有关明月郡主赵玥“和亲”北上路线详细地告诉了狄青,几人细商之后,便初步定下了“抢人”的计划。
契丹潞王耶律宗政随行来宋的人数有三百人,北行路线没有选择传统的“太行山东麓大道”这条驿路,而是选择了直接穿过河北平原,过大名府后再走“大行山东麓”北上。
契丹随行人多,行进速度缓慢,却比狄青等人早走了四天,此时早就过了开德府(今濮阳),距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也就只剩一日的行程。
大名府,有“河朔之重镇,北门之锁钥”之称。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与卢龙军节度使朱滔、恒州团练使王武俊结盟抗唐,各自称王。田悦僭称魏王,为取吉兆,把魏州之“魏”改为“大名”,把魏州的“州”改为“府”,于是“魏州”之名就改为了“大名府”,“大名府”的名称即始于此。
北宋沿袭前制仍称大名府,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寇准知天雄军时就以“北门锁钥”来评价大名府的军事地位。
大名府原有的魏州城,足有方圆八十里,此时并非大宋的陪都,只是河北东路的治所,它后来在庆历二年(1042年)才正式成了宋朝的三大陪都之一……北京大名府。
狄青等人过了黄河,就近购置了两辆马车,由齐风寨的八人分乘两辆马车,而他则和“龙牙”众兄弟骑马同行,一行十二骑外加两辆马车,共二十人朝北疾追契丹人的“和亲”队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