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兵口述抗战史(全3册)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字体:16+-

常德保卫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日军在当时的电文中,以“凄绝”来形容这场战役。凄绝,可能是指日军成批成批地死亡,而又无法施救。日军有一封电文是这样写的:

此次攻防战激烈的程度,不禁让人想起南京攻防时,重庆军的战意,诚不可辱。

英国的《伦敦新闻纪事报》评论常德保卫战说:

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好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

美国的《纽约时报》则报道说:

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把橘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

英国报纸的“以手格手,以颊撞颊”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肉搏战的惨烈。枪弹用完了,刺刀也折断了,双方只能用身体接触,那种“凄绝”的情景是几十年后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而美国报纸则形象地描述了战场的紧迫。死人都来不及掩埋,只能匆匆挖一个浅坑,死尸腐烂,让人欲呕。

当时,留在常德城里的,有两个外国人,一个是天主教神父王德纯,一个是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常德保卫战结束后,两个老外都写回忆录描述这场战争,爱泼斯坦写道:“唯一的援军是利用阵亡将士的军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夜晚竖在堡垒上,使日军望之犹如活人。”

常德早就成为一座死城,孤立无援,但是,57师仍旧在坚守。

后来,余程万在为《常德守城战纪实》所写的序言中写道:

冬11月初,倭寇集五个师团约十万余众之兵力,发动滨湖攻势。程万提师8000,奉命固守共16个昼夜,其间与敌作街巷争夺战者九昼夜。敌挟其优势武器,空炸、炮轰、毒攻,无所不用其极。我以有限人数、血肉之躯,与敌做殊死战……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人死拼。直至弹尽粮绝,援救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