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脸色骤变,上海不欢迎我啊,看来上次在苏州折腾得罪不少人呢,现在还记着仇。“大人息怒,息怒,我来处理”王大宪安抚着知府,又去安抚市民和学子,苦苦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有话好说,切记乱来,否则治罪。”
王大宪做了两年县令,还是颇得民心的,他一出面,场面果然安静了下来。
一位士绅模样的人对王大宪道,“王知县不要怕,奸臣要陷害于你,我们豁出去也要保护你。”
“保护县令大人,驱逐阉党”一群年轻的学子振臂高呼。
王大宪急了,“话不能乱讲,并没有人陷害于我,我品级提为从五品。彝仲可得三思而说。”彝仲是夏允彝的字。
夏允彝正色道,“提升于你乃架空之举,尔深得百姓之心,阉党奸臣定会徐徐图之,不可不防。”
王大宪哭笑不得,把阉党可能会陷害他说成已经被陷害。杨易也是醉了,亏你们饱读诗书,胡乱污蔑还振振有词。
夏允彝旁边一位儒士指着杨易道,“汝祸乱苏州,而今休想再来祸害上海,吾等将为民请命,上疏朝廷罢官于你。最好汝自行离去,免遭羞辱。”
杨易认识这位儒士,在松江南楼柳如是的诗会上见过,他正是柳如是的姘头陈子龙。杨易目光如炬,扫视了这帮领头人,很多都是见过面的,还有宋征舆、李雯、徐孚远等人,都是在南楼攻击过他的文人。这几个人在历史上还是有点名气的,什么云间三子、几社七子之类,为松江本地人,他们也是复社的人。
杨易对历史上夏允彝和陈子龙还是比较钦佩的,他俩很有民族气节,宁死不屈,为大明殉节,是江南文人中少有的风骨之人。
此时,杨易却不能惯着他们,不客气道,“几社心古人之心,学古人之学,揭时政之浑浊,诉民生之疾苦。杨某以为能高看你们一眼,而今看来不过是人云亦云、不辨是非、颠倒黑白的巧舌如簧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