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揉揉鼻梁,他的内心是纠结的,也是落寞的,设立东江军镇就是为了从海上牵制东虏,然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换来的结果是撤退,心中那份无奈是深深的。崇祯扫视一番在场的大臣,他们均没有表示异议。
崇祯升起一股无力感,“文弱,岛上军民当如何处置?”
文弱就是杨文弱,杨嗣昌。本来丁忧在家的杨嗣昌被崇祯夺情起复为兵部尚书,从这时开始,杨嗣昌展开了自己在历史上最精彩的演绎,直到逝世前,大明的命运都烙上了他的印记。
杨嗣昌不假思索道,“尽徙海岛军民补充宁锦防线,民分田而耕,军编入军户。他们本是辽人,被东虏驱赶入海,若守宁锦必尽心尽力。”
满清初兴时,大明贯彻以辽人守辽土,建立起了宁锦防线,成为满清进入中原不可逾越的防线。大明劲旅关宁军就是以辽人为主的军队,他们从战争中淬炼而来,同满清有着血海深仇,同八旗兵作战并不落下风。在崇祯上吊前,关宁防线依然顽强存在着。
迁徙海岛军民到宁锦一线,确实是最好的法子,崇祯带着惆怅,“朕心有不甘啦!”身为帝王,永远不能如臣子那般把得失算得清清楚楚。为了帝王的颜面,即使无数性命化为累累白骨也在所不惜。然而,每退一步,就是狠狠的巴掌扇在脸上。
不过,崇祯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强的,他已经锻炼出来了,大明的威仪在他手里没剩多少了。
值班宦官来了,“陛下,上海知府杨易恳请陛见,他说有军机大事,恳求入殿。”
杨嗣昌不悦道,“上海有何军机大事?流贼去上海了么?”
值班宦官战战兢兢道,“回杨阁老的话,奴才不知。”
宣大总督卢象升道,“文弱,何必跟一个后生计较了,我们不妨听听,若是夸张其词,定然治他个擅离职守之罪。”按朝廷规制,地方官员未经批准是不能擅离辖区的,尤其是擅自进京。不过,这不能怪杨易,因为杨易太忙了,很多规矩还没来得及熟悉,他也不想熟悉,知道太多了反而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