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拍拍额头,“文弱啊,你这嘴一张就要增兵十二万,可知花费要增多少?”
杨嗣昌不紧不慢道,“十二万官兵,步卒七万四,每人每天饷银五分,一年需饷银一百三十三万两;马兵,三万六,每人每天饷银、草料银一钱,,一年需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两项合计一年需银二百六十三万两。”其实,杨嗣昌还少算了一万官兵的饷银,按足额十二万人算,需筹饷近二百九十万两银子。
近三百万两银子啊,差不多接近国库一年的岁入了,崇祯脑袋嗡嗡作响,又该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银子。
崇祯无奈道,“如今帑藏空隙,钱粮何来?”
杨嗣昌眼睛不带眨的,“按田亩一体加征。”
崇祯一愣,“不因粮输饷?”因粮输饷是卢象升剿寇时提出的加税策略。这个加税策略对贫民百姓还算友好,它只对地亩粮税在五两以上的大户和中户加征,交税低于五两的贫民百姓不加征税收。多多少少考虑到了底层百姓的生活。
而杨嗣昌的按田亩一体加征,就是不区分穷人和富人,只要有田就一律加税。可以想见,这种方法对底层贫民百姓的伤害是很大的。
杨嗣昌回答,“因粮输饷,此前卢象升奏行一年,不能应手。良由宦室富民从来飞洒、诡寄,以避大户差徭。如今欲分贫富,其事甚难,只分得个巧拙而已。”杨嗣昌说得也是事实,大户人家有的是办法逃避各种税赋,而且辨别贫富这事做起来太难了,不如干脆点,按田亩一体加征。
崇祯想起了山西巡抚吴牲上的一份奏疏,吴牲在奏疏中说,“……晋民有三苦,一苦于凶荒,无计糊口则为盗;一苦于追呼,无力完粮则为盗;一苦于杀掳,无策保全则为盗。此三苦不除,尽人皆盗。呜呼,未来之盗无穷也!……”
虽然身居紫禁城,不解民间疾苦,但是税赋的加重必然导致逼民为盗的恶果。崇祯很犹豫,“文弱,可有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