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见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领中央军主力到来,退保颍川郡的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转忧为喜,急忙前往主将的大营,去拜见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等将领,请求使命。
2
纳言大将军严尤,本名庄尤,字伯石,是西汉思想家“蜀之八仙”庄(严)君平的玄孙。
年青之时,严尤曾经与青年王莽一道,共读于长安太学敦学坊,是王莽太学的同窗同学。
严尤胸怀远大抱负,常常自比为乐毅、白起,著有《三将》等兵书典籍。
当初,纳言大将军严尤,也颇受王莽的器重。王莽曾经下旨,任命严尤,为新王朝的大司马之职,为巩固新王朝的新生政权,鞠躬尽瘁,征战无数,战功卓著。
然而后来,严尤却因为与至尊王莽的政见不合,渐受王莽的猜忌和疏远。
新王朝少年得志的宗室权贵,也趁机排挤严尤,竭力将严尤,挤出权力中心,赶出京城长安,到南阳等地方任职。
严尤怀才不遇,饱受任人唯亲之苦,始终无法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一直郁郁不得志,愤愤不平。
3
王莽的新王朝中,实际上也不乏杰出优异的人才,并不是都是蠢材和愚驽之辈。
除了国师公刘歆等大臣以外,严尤、费兴与范升诸位士大夫,可以说文武双全,的确也算是新王朝的几个佼佼者,是新王朝几个,出类拔萃的英才俊杰。
严尤、费兴与范升诸人,不仅眼光锐敏、头脑清醒,而且办事干练,足踏实地。
然而,新王朝腐朽的制度体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导致严尤、费兴与范升诸人,都不能够得到君王的信任。
最终,他们的结局十分类似,无论是在汉末,还是在新室之时,都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然而,严尤心中,还是对王莽怀着一些感激之情,欲尽心尽力地效忠新室,只因为汉末之时,严尤更加潦倒,无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