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过,朝廷开始把开武举提上日程。
大宋朝文举年年开,武举这还是第一遭
自太祖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以来,对武将就特别忌惮,于是重文抑武之风便从此开始。
不管赵家兄弟如何不待见武将,仗还是要年年打的。从前五代十国那个烂摊子,都是这些武将们一刀一刀砍下来的。大宋朝的统一,造就了一批战神级的武将。
问题是,当潘美、曹彬、杨业等一批老将死后,疆场上眼看已经后继无人。目前也只有李皇后的亲哥哥、殿前司都指挥使李继隆能撑撑场面了。
辽国人虎视眈眈,西夏人放黑枪、打闷棍,吐蕃、蒙古、女真日渐强大。这个时候,赵光义若不给儿子们培养几个得力战将,让他们凭什么守护万年基业?
武举,已经到了不得不开的地步。
凌坤已经做好了准备,在他的小院子里摩拳擦掌准备应试。
赵明月这几天几乎寸步不离,守在旁边督促他复习功课,甚至还亲自做了一篇策论文让他背诵。
辽国是大宋的心腹之患,武举的目的也是为平辽选将,所以赵明月分析,策论题一定以宋辽之战为题的。
次日一早,凌坤穿戴整齐,在女扮男装的赵明月陪同下,以齐州举子的身份进入考场。至于为什么是齐州学子,他就不得而知了,以赵明月的公主身份,搞这样一个身份应该不算难吧。
即使是武举,都能透露出宋朝重文轻武的氛围来。
以策论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
考试第一场首先是策论,考得是疆场韬略,其实说白了还是写文章,这是大多数举子最头疼的事。
试想哪个习武之人每天之乎者也,咬文嚼字,有那时间还不如出去打个兔子下酒。
当然,这也是凌坤最头疼的事,他上学时就最害怕背古文,现在干脆让他作一篇,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