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之我坐江东揽二乔

第四十四章 蒋钦的恶趣味

字体:16+-

《吴子兵法》前六篇则是讲述的是军事方面,而失传的两篇则是讲述的治国方面的内容。

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治国、御臣八篇全部系统的讲述了如何治军、作战以及治理国家,而《吴子兵法》的军事理论也和李陌心中对于战争以及治国的理解非常相似,政治、军事并重,以政治为先的战争观念与李陌思想非常接近。

令李陌非常意外的还是要数这套兵法非常的重视百姓的道德体系的教育,在前世李陌生活在一个信仰崩溃的时代,道德体系根本就不复存在,社会上存在的只有利益,而没有道德,少数的好人虽然存在,但是终究是少数。

书中教化百姓的内容,主要是"道、义、礼、仁"四德。这四德关系国家兴衰,"修之则兴,废之则衰"。这点李陌深以为然。

对于战争的理念,《吴子》还试图通过对战争起因的分析,来探索战争的实质。它说:"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以今日的观点来看,这种对于战争起因的认识是肤浅的。但在战国初期,《吴子》能注意到战争因"争利"等经济原因而引起,也是难能可贵的。由战争的五种起因出发,《吴子》又探索了战争的性质,把它区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五类,并指出"义兵"是"禁暴救乱"的,"暴兵"是"弃礼贪利"的。这表明《吴子》试图对战争的性质进行分类,以探求正义性的战争。虽然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但这无疑较《孙子》的认识前进了一步。

《吴子》在战争观上的另一贡献是它提出了"战胜易,守胜难"的问题。因为战争是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所以要取得胜利相对来说是容易的。而保守胜利成果,则不仅需要军事手段,还需要政治、经济、思想等各种手段,相对来说是困难的。何况胜利以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为代价,所以他认为:战争胜利的次数越多,消耗人力、物力越大,而保守胜利的希望也就越小。由此出发,提出国家应该慎战。这种观点无疑也是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