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朝的风花雪月

代自序

字体:16+-

兰泊宁

在写《唐朝的风花雪月》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写得精彩点儿,最好能是我敬献给读者朋友的一席阅读盛筵。

正是由这样的想法,我就以风花雪月为写大唐王朝数百年风云沧桑的切入点,向读者朋友们揭示一下大唐王朝兴衰起落的鲜为人知处。“风花雪月枉断唐王朝”是我写在本书中的一个命题,但它是用活生生的形象和曲折惊险丰富多彩的情节默默道出的。

正是本着前面的想法,快节奏的排篇布局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另一方面本书看点多,缤纷得让人目不暇接;且故事含金量高,信息容量大,绝对没有皮厚馅少的弊端。换言之,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止一个人物、也不只是一个故事贯穿始终。

故事新鲜,从未或极少被写过,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即使是如武则天、杨玉环这类曾被大量地描写过的人物故事,我也在具体情节和切入点方面力求与众不同。

为更提升阅读快感,我还在结构上做了大量努力,让读者一翻就能不忍释卷。那么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还是读者朋友自己开卷后感受吧。

还有,为了好看,我努力让书中的语言精练优美,希望读者会在阅读的兴奋中,不知不觉就读罢这几十万字。古汉语实在是太美了,而我要写出这样优美的文字是需要功夫的。这一点很肯定。古典文学一向是我的最爱,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凡有幸为我读到的,无一不让我沉醉甚至痴迷,比如那首长长的《离骚》,我曾倒背如流。我写历史小说,总是这样子的:一方面依据正史,杂收博征广集,包括当代学术性的研究成果都化入其中;另一方面则是强化文字功底,从少年时代起我就全面而系统地背诵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流传至今的重要而经典的诗词曲赋,同时我又认真地背诵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因为我听说当年的郭沫若老先生等大家曾经也是以如此做法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遣词造句的功力。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