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是八路军115师的老兵。很小的时候,我常常听外公讲起当年八路军打鬼子的事情。在外公没有成为八路军前,他是红军,和后来的共和国少将丁本淳是战友。
长大后,我知道了外公讲述的那些战争故事都发生在敌后战场,当年的抗战,有过三个战场,一个是敌后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一个是印缅战场。
这些年来,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故事,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印缅战场的故事,才刚刚浮出水面。
这本书,我要写的,就是印缅战场。
要写这本书,是因为当年自费采访到一名抗战老兵,他的名字叫黄学文,居住在广西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
黄学文以前是第五军2030师师部作战参谋。2030师是当时机械化程度最高 的、装备最好的一个师,师长是戴安澜,牺牲在缅甸战场上。他的名字载入 了中学历史课本。
戴安澜负伤和牺牲的时候,黄学文都在身边。他说:“在我们撤回国内的路上,有一次与日军遭遇,双方激战。一颗迫击炮弹在戴安澜身边爆炸,弹片划开了他的腹部。大家将戴安澜草草包扎,背到安全地带。半小时后,这股日军被消灭,而我们师长负重伤,599团团长柳树人和600团副团长刘吉汉都牺牲了。”
黄学文说,战士们抬着戴安澜走向回国的方向。因为缺医少药,十天后,戴安澜牺牲。缅甸天气炎热,无法抬着尸骨上路,只好火化,由特务连 连长背着戴安澜的骨灰回国。后来,他将戴师长的骨灰安葬在了广西全州。
此前我看过一些文章,文章中记述戴安澜是被日军机枪子弹射中负伤,他牺牲后,马革裹尸,战士们抬回国内。然而,黄学文所讲述的细节,和一些书籍中的记载有所不同。马革裹尸,相当悲壮,但是事情却不是这样的。黄学文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他的说法应该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