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看李恪没有想要反驳他的意思,心中底气更足,张口说道。
“何况臣也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也是能称得上的,至少比起某些人臣更像是一名元帅,而非先锋之将。
又是宗室子弟,此等典选事关重大,怎好跳过臣,交给卫国公啊!”
李孝恭的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个意思,这次武举典选的主持者非我莫属,陛下一定要选我。
李恪有些犹豫的说道。
“王叔应当知晓,武举选士位置极为关要,虽然位高权重,但又容易被人诟病,王叔何必将一身清名丢进这趟浑水呢?”
武举的事,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和科举比较,里面猫腻很多,就是到了后世科举制度完善的明朝,科举舞弊案也是频频发生,其中虽说有些可能是陷害同僚,但这种事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如今武举初设,其中的利益权衡恐怕更多,潜在的风险更大,李孝恭身为宗室大将,实在不必要趟这趟浑水。
最基本的一个公平问题,就不好说能不能做到,虽然李恪设置了优先录取多年从军的人。
可是这些常年从军的人,能不能考过勋贵子弟还真的是难说,一个做不好,恐怕不仅没法很好的把这些底层士卒吸入朝廷的统治范围,反而引起军士哗然。
相比起来,用李靖来主持这件事,就能将这种风险降低到最低,李靖的名望可不是盖的。
可若是换成李孝恭,一旦武举的公正性遭到质疑,就是李恪恐怕也要把他丢出来平息众怒,今后肯定讨不了好。
李孝恭主动提出想要担当武举的主事者,自然不仅仅是看出来这里面的收益,风险他也是有所预估的。
听到李恪的这个问题,李孝恭颇为感慨的说道。
“臣是在担忧自己的身后事啊!臣的这些儿子们,没有一个能够继承家业的,若是如此等到臣去世后,家世就衰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