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第232章:溺婴

字体:16+-

连带着,整个朝堂的风气夜有所改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商务上的事情,对工商业的发展更为上心了。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大臣对市贸司可以挂靠在政事堂有所非议,可现在没一个人有这样的非议了。

无他,这样一大笔钱,就算不考虑贪腐等问题,只看事权格局,就不可能放到其他部门。

比如放到户部,那户部的职权只会猛增,带动着整个六部之间的权责再次出现不平衡。

有时候,同一档次的部门之间差距过大,也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也是李恪当时要把科举考试从吏部的职权中剥夺出来的原因。

不过多出来这一笔钱,李恪只想把它投入到基层建设中,皇权要是不下乡,那这个朝廷的统治,就如同无根之木。

压根谈不上对国家进行有效统治,好在现在的李恪够强,已经削平了一批士族和乡间豪右了,否则这事做起来会相当难办。

李恪也曾经算过了,如果想要让皇权下乡,每年朝廷大概会增加一千万贯的财政支出。

这样的指出,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并非不可接受,毕竟大唐一年的赋税能达到八千万贯,这还是手工业和商业刚刚开始发展。

随着时间越往后,乡间小吏的俸禄占比只会在大唐的岁收中的比例越来越低。

只要能够尽量维持大唐的税收制度不崩溃,这件事就毫无压力。

类比一下,后世的宋明,那就呵呵了。

皇权被压制的厉害,朝廷压根管不到下面的乡村,至于原因也绝不是因为没有钱。

宋朝大概是因为士大夫力量太强,生怕朝廷剥夺了他们对地方的治权,至于明朝,那纯粹是因为收不上来税。

从一开始,明朝就是一个很穷的王朝,越往后,吏治越败坏,而且士大夫的力量也在不断增长,就更加难以做到这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