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呈半圆球形,正中央有一个小的半球形的建筑物,周围则是环形房间,每扇门上都写着字,正好留出一个环形通道来。摩奇从左边第一扇门看起。
编号A1,门上写着汉字:中国文字研究室。
摩奇推门而入,这儿排满了原始资料和书籍,藏品之丰令人咋舌,厚厚的卷宗都用标签写着各类的目录,反而不用做电脑记录,恐怕是顾及电脑缺乏原始材料保存性这一层面的原因吧!
一楼为汉字陈列室,分五大课题讨论:汉字演变、汉字艺术、汉字与其他文字关系、汉字之意义以及汉字发展;二楼为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包括契丹文字、西夏文字、吐番文字、蒙古文字、女真文字、室韦文字、渤海文字等已经灭绝的文字;三楼为现存少数民族文字,包括回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等不经常使用的文字;四楼为中国特殊文字陈列,有东巴文、女书文字、纳西文字等罕为人知的文字。其中以一楼规模为最,比之二、三、四楼是数倍之多。
这里的研究成果远比中国人自己研究得丰富、扎实,这可能是旁观者清吧!摩奇虽然大多看不懂,但她清楚这些文献的价值,又没人管理,便肆无忌惮地翻看阅读,果然收获不小。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依次为:古陶刻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古陶刻符以西安半坡、西安临潼姜寨、青海柳湾、安徽蚌埠、丁公陶器为最,其已基本呈现文字雏形,只是过于简单,单字数量少,总不成系统,但已开文字创始先河。
翻开甲骨文的卷宗,有引语写道:甲骨文字是夏商两代刻在龟甲上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占ト祭祀,单字共有4700多个,目前已经破译的有3000多个,由此可识夏商两代的真实历史。摩奇不禁大骇:外星人研究这些有什么用?她翻开一本薄卷,题目为甲骨文的中国文化,第一篇为干支纪年法,叙述殷历的表示方法,中国人最早发明此法用来记日子,后来发展到纪年。可以看出,甲骨文个别字和现在的字形是很相近的,再接下来的金文、篆文、楷书更一步步趋向统一和标准,中国文化之所以恒久不衰,文字记载之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