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时郑重地看向柴靖杜大泉,脸上既没有任何犹疑,也没有责备之色。
“二位现在可称得上我韩某人的左膀右臂,所以我不想以大义见责,只是凡事有可为有可不为,若你们觉得本官举动不智,自可离去,我同样不会记恨。”
韩东时这般坦然的态度,反而让柴靖和杜大泉有些羞愧。
其实他们虽为商人,也是出身极好,有条件自幼读圣贤书。
他们当然知道,面对这样的事情,大人和许大夫的举动才是“对”的。
只是,身为商人,凡事已习惯于从实利出发,进行得失计算,早就能轻松克制自身好恶对于实质选择的影响。
若他们觉得此事于己不得,哪怕知道这是“对”的,也不会去做。
韩东进明白他们的顾虑,所以才说出,即使二人退缩,收回对韩东时的支持他也不会记恨的话。
可正因此,反而让两人“清醒”过来。
他们清醒的当然不是对于人祭这种罪恶之事的容忍度,而是必须立即判断出是否要为这种事情抛下对大人的“忠诚”。
两人都是人精似的人物,脸上几乎看不出半分迟疑,“瞬间”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只要是大人您作出的决定,我等必定衷心尊从,绝无二话!”
韩东时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夸赞安抚之语,直接跟着许大夫离开大帐。
他们先来到军营,让程处亮点起五十名精锐战士,然后一起进山。
两族已经达成和解,再加上韩东时尊贵的身份,自然能适量带着部分甲士进入白族领地之中。
但也因此,他不可能直接举大兵前往,否则如此举动本身就是破坏两族协议,等同于背信弃义。
白族中人再信任韩东时,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大量的唐军士卒“杀”进自己的领地之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