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也认同红拂女的看法,摸着下巴露出一丝微笑。
“韩东时此人,虽为治理地方的文臣,但是对于兵事却很上心嘛,我们在北疆战事顺利,也多亏了此人。”
红拂女则笑道:“此人之崛起,也是通过秦家等三位国公家力撑,他对于军方有好感也很正常。”
“不过,他在面对突厥的作战策略却与我们略有不同。”
李靖惊讶地看向了红拂女。
他素知红拂女见识敏锐。
自己的精力一直铺在面对突厥的作战之上,对于大唐后方的事情难免关注不够。
纵然他对韩东时非常欣赏,也不可能时时关注他的消息。
红拂女理了理头发,借机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开口道。
“夫君素知,朝中颇有些文臣,对于与突厥全面开战的事情怀有顾虑,觉得大唐初建,国力不足,并不是树立强敌之意。”
李靖认同道:“是啊,若非突厥自己过于逼人,陛下又意志坚定,只怕我们难以集中全国兵力与北疆,与突厥进行决战。”
“可是,韩东时却与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们不同,他面对突厥的作战意志似是颇为坚定,不但自己组建了火枪军,而且身为文臣亲上战场指挥,打了漂亮的胜仗。”
红拂女笑着提醒他。
“那你就不怀疑一下,为什么关中大捷之后,韩东时没有凭借立下的大功与在军方建起的威望,要求更多兵权,要求直接参与北疆之战?”
韩东时当时的表现已经赢得许多军方重将的欣赏甚至是赞叹。
哪怕他身为文臣,也有许多将领愿意接纳他参与兵事之中,甚至若韩东时由此转武,几名大将愿意联名保举,进一步提升官位。
可是,韩东时打赢了关中大捷之后,依然老老实实地退回去,仅负责后方转运。
朝廷那里自然给他记一大功,可是他的身份依然是掌握三州刺史,表面看起来根本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