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渔郡。
渔郡郡城的城主府中,占据这里的是一直起义军,头领名为崔松,部下大约五千余人,只不过大多都是些农民。
当崔松得知有一伙官兵到了渔郡之后,第一反应便是惶恐。
虽然崔松手下有数千大军,可心中无比清楚他们都是些什么水平。
说句不好听,就他手里这些农民军搭搭顺风仗还可以,真要去打羊城郡的那些凶人,只怕还没开打手下就跑光了。
而且整个豫州之中,只有渔郡最为贫穷,若是崔松真有实力也不会分到这样一个偏僻之所。
在听闻手下汇报后,惶恐的崔松当即派出手下心腹连夜赶往豫州去搬救兵。
虽然不知道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马,但能率军前往他这小小的渔郡,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
除此之外,崔松还单独派出了一支支小队严密调查羊城郡官兵的去向。
说句不好听的,若前来渔郡的官兵人数众多,提前打探到消息也好跑路。
远在渔村的黑子不知道他们一行的到来已经吓坏了渔郡的起义军,还在头疼如果修建港口的事宜。
经过与当地村民简单的磋商,双方暂时达成了简单的协议。
羊城郡的官兵会为当地百姓从内陆运过来粮食,作为代价当地人要进行军港的修建。
这些百姓虽然出身穷乡僻壤没有太多见识,可若是能走出所处的渔村,很多人心中还是愿意的。
达成初步协议之后,黑子还单独在当地组建了无产公会,并吸纳了一部分成员。
只不过与内陆不同的是这些世代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对于加入无产公会并不热衷。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所处地理位置没有太多耕地,当地自然不会有依靠土地为生的地主。
大多数时候村子里有什么重要决定,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德高望重的族老一同商议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