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远征失败后,孙立人率新38师为史迪威及英军殿后。英国佬自己过了江,怕日军追来,竟然没等中国军队过完就要炸桥。
孙立人见状非常气愤,当即找到英军指挥官:在仁安羌,是我们新38师把你们从生死线上救出来的,如今怎么能弃我们的安危于不顾?
英军哑口无言,只得答应无论情况多危险,都会等新38师全部过江再炸桥。
进入印度境内,英国驻印军又要求新38师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驻扎当地,理所当然遭到孙立人的拒绝,他随即下令部队构筑工事,做好自卫准备——我们既然能从仁安羌把你们救出来,再揍你们一下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新38师是中国远征军中保存相对完整的一支部队,即使靠两条腿走到印度,也不像那些英缅军般丧魂落魄,要打完全没有问题。
英国驻印军不是不晓事,又得知眼前的中国军队正是他们在仁安羌的救命恩人,态度才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新38师的遭遇,正是远征军艰难闯**异域的一个缩影。
傲慢和偏见
折戟缅甸,让蒋介石对史迪威相当有看法,可是他一时却拿美国人没有办法。
史迪威跟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关系不错,尤其“徒步旅行”后,他不仅避免了下课的命运,而且几乎像麦克阿瑟那样在自己国人面前初步树立了英雄形象,倘若让“英雄”滚蛋,就要冒触怒对方的风险,你还想不想获得援助了?
尽管中国从“租界法案”中得到的援助微不足道,不及苏英等国的一个零头,然而抗战打了一大半后,国内经济已经一落千丈,物资更是贫乏到了让人难以想像的程度,这种时候,难怕仰着脖子接滴露水都是好的,更何况那露水毕竟还不是一滴。
史迪威对此也心知肚明,并且他就牢牢抓住这一点,依恃自己拥有援华物资分配权,毫不客气地向蒋介石发出各种通牒式的“建议”,一门心思要做中国军队的“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