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洋秘闻

第6章 日本人的算计

字体:16+-

自打庚子年闹义和团,通州这的洋货行,就都改了叫南货行。虽然摆的依旧是日本的布、美国的颜料、德国的缝衣针,可是挂名就叫南货,买的卖的心里都有数,大家不点破。

通州卖南货那是有传统的,这说起来还得上溯到明朝。正德皇帝驾崩,膝下无子,从湖广安陆请来他兄弟继位,也就是嘉靖皇帝。当时大家都不愿意接运粮进京的活,千里大运河上粮船断绝,南方的粮食运不上去,北京城眼看就要断粮。

嘉靖皇帝召了文武来问,有熟悉情形的大臣介绍,漕运向来是满船去空船回,南返回空,官府给的运费连本钱都不够。再加上粮食水运难免受潮、沉船,累赔亏空就更是个赔本生意,跑漕运的就指望夹带点货物牟利。

运河上七道钞关遇到漕船概不征税,这些免税商品,就是漕运人士的利润所在。眼下新君登基,各钞关严查漕运夹带,这一下跑漕运就成了纯粹的亏本生意。所以就没人愿意输送漕粮,京里自然就闹粮荒。

嘉靖皇帝终究是能任事的天子,立刻下了圣旨,所有漕运船只,允许携带土产北来贸易。这一道皇王圣旨,就把百十年来大运河上夹带背人的事给合法了。有了这道圣旨,运河上粮船如蚁往来不断,通州城里的南货行也就一家多过一家。

自打通州修了火车道没了漕运,南货也就渐渐没了来源,只能等着从北京或是天津上货,很是不便。真的南货行大半都倒闭了,剩下的几家所谓南货,其实里面卖的都是洋玩意。

路北的“广大”南货行,便是这么一家专门经营“南方”产大小五金的变种洋行。掌柜的齐孝祖能说一口地道的通州土话,论起对通州的了解也不输那一干依旧留辫子的老人儿。哪座桥是明朝太监修的,哪个庙是郭守敬盖的,当年嘉靖他妈从湖广到京师,在张家湾哪下的船,哪打的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乃至不少人都认为他是个老通州,可事实上他却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人,官衔还不小: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