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下旬的一天。
近些年来,大唐帝国北方地区的天气,就一直有些反常。
尤其是六七月份,表现特别明显。
或者是酷暑难耐,赤日炎炎,或者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雨倾盆,甚至常有冰雹洪灾降临。
而当太阳出来时,天气常常是一片火热,整天都没有一丝凉风,让人畜狂躁不已。
尤其是天宝十五年七月下旬的这些日子,酷暑难耐的反常气候,尤其令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
太阳刚刚升起不久,大地上一下子就变得骄阳似火,干燥气闷,酷热异常。
这一天上午,灵武到颖阳的驿路上,早已经是人声鼎沸。
虽然天气炎热难耐,但局势的发展,令人更加不安,迫使人们不能够像太平岁月那样,安静祥和地呆在各自的家里,避暑休憩。
太阳直射,燥热难耐,也难以阻挡人群前进的步伐。
道路上的沙石滚烫,热气腾腾,穿鞋走路湿热难熬,光脚踩在地上,烫得人直跳,让人更加难受。
接近正午,驿路上依然是人呼马叫,熙熙攘攘,嘈杂异常,涌动着一股股南向的人流。
在太平日子里,这一段靠近终南山山区,有些偏僻的驿道,常常是行人寥寥无几,显得寂静安详。
这些惶惶不安,担惊受怕的人流,大多是向南出奔的逃难百姓。
他们全家出动,拖儿带母,艰难前行。
全家老老小小,都强忍住饥渴酷暑的折磨,在向前匆匆地赶路,以求保命。
家境殷实的百姓,驾着马匹、车辆,拖着家里值钱的家当和粮食饮水;家境贫困的百姓,就只有一家老小,背负财物,食物、饮水,拖着疲惫的脚步,匆匆前行。
他们一个个栖栖遑遑,拖儿带母,身心憔悴。
这伙逃难的百姓,无可奈何地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酷暑,惊慌失措地向着南方的郡县,漫无目的地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