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神相

第十一回 搜索枯肠寻乱因 绞尽脑汁谋对策

字体:16+-

1

近段时间,朝廷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一一闪现在李隆基的面前,历历在目。

去年,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九日,叛贼安禄山公开起事,反叛大唐朝廷。

从那时以来,安禄山叛军的贼势,虽很猖狂,但朝廷的平叛局势,还不至于完全无法收拾。

安禄山叛贼的数十万大军,接连好几个月,一直被守卫潼关的官军,阻挡在潼关一带,根本就无法前进一步。

安禄山叛贼的北方道路,又被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领的官军切断,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窘境。

叛贼占领的,仅仅不过是陈留、荥阳等几个比较重要的据点而已。

那时的形势,对朝廷平定叛乱,是何等有利啊!

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屡次上书朝廷,建议皇帝,只要派军,坚守住潼关,以待勤王之军,寻找有利的时机反攻就行了。

对这些富有远见的正确建议,朝廷却没有认真地听取和接受。

李隆基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安禄山预谋已久,准备非常充分。

李隆基心急火燎,急于求成,想要官军迅速收拾掉安禄山叛军。

他不顾平叛的军事实际,自以为是地下旨,要官军迅速出击。

结果,盲目冒进,酿成大错。潼关失守,君臣只能够仓皇南巡。

2

“这都是朕被混乱的局势,弄昏了头脑,身边又没有良弼辅佐的缘故啊!

朕被国忠等大臣愚弄,听从国忠等大臣的建议和瞎指挥,再也不能明智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决断,而终于酿成了今天的恶果啊!

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朝野上下的人们,认为国忠骄傲放纵,自私无能,以致激怒了安禄山,促成了安禄山的反叛。认为他犯下了种种罪行,对他是恨之入骨。

难道如今,臣民们要把对国忠罪行的愤怒,都迁怒到朕的头上来吗?